本文介紹了常見的對于2014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疏散樓梯的常見理解誤區。
比如:
誤以為敞開樓梯和敞開樓梯間是一回事,
誤以為封閉樓梯間如果不能自然通風話,必須設置成防煙樓梯間,
誤以為封閉樓梯間必須設置乙級防火門,
誤以為所有建筑的防煙樓梯間的前室的墻上都不能開設除了疏散門和送風口以外的其他門、窗、洞口等一共8種常見誤區。
誤區一:樓梯可以平面轉換
根據2014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6.4.4條強制性條文:除了通向避難層錯位的疏散樓梯外,建筑內的疏散樓梯間在各層的平面位置不應改變。
通俗的說,就是進了樓梯之后,要能在這個樓梯里面一直下樓,一直下到一樓為止,中間不能出這個樓梯間再找別的樓梯下樓。
誤區二:住宅內部的樓梯,也要嚴格執行防火分隔
根據2014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6.4.4條的強制性條文: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不應共用樓梯間,確需共用樓梯間時,應在首層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小時的防火隔墻和乙級防火門將地下或半地下部分與地上部分的聯通部位完全分隔,并應設置明顯的標志。
這么做主要是為了防止火災煙氣蔓延到建筑的上部樓層,同時避免建筑的上部疏散的人員誤入地下樓層,所以要求在首層將地下層和地上層進行防火分隔。Ps:請注意:規范的第一句話是:除住宅建筑套內的自用樓梯外。
誤區三:敞開樓梯和敞開樓梯間是一回事
根據2014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3.2條,建筑內設置敞開樓梯這種上下層聯通的開口時,其防火分區的建筑面積應按照上、下層聯通的建筑面積疊加計算。
具體可以看規范5.3.2條的圖示
敞開樓梯--建筑內部沒有墻體、門窗或其他建筑構配件分隔的樓梯,火災發生時,它不能阻止煙氣的蔓延,不能保證使用者的安全,只能作為樓層的垂直聯系。
一般公共建筑內裝飾性的樓梯和住宅套內的樓梯通常以這種形式出現
敞開樓梯間--指的是樓梯四周有一面敞開、其余三面為具有相應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的實體墻,比如5層或5層以下的教學建筑、普通辦公建筑等,都是可以使用敞開樓梯間的。
誤區四:封閉樓梯間如果不能自然通風的話,必須設置成防煙樓梯間
這是以前老規范的規定,可是根據2014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6.4.2條第一款的規定,封閉樓梯間不能自然通風或通風不能滿足要求時,可以設置機械加壓送風系統。
誤區五:封閉樓梯間必須設置乙級防火門
根據2014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6.4.2條第三款的規定高層建筑、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員密集的多層丙類廠房、甲乙類廠房,其封閉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并向疏散方向開啟。其他 建筑,可以采用雙向彈簧門。
誤區六:室外樓梯的門用普通門就行
根據2014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6.4.5條,通向室外疏散樓梯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并向外開啟。

誤區七:所有建筑的防煙樓梯間的前室的墻上都不能開設除了疏散門和送風口以外的其他門、窗、洞口
根據2014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6.4.3條第五款的規定,是說除了住宅建筑的樓梯間前室外,其他建筑要執行上面的要求
大家也可以看規范的圖示6.4.3條圖示4
條文解釋中寫的是:對于住宅建筑,由于平面布置難以將電纜井和管道井的檢查門設在其他位置時,可以設置在前室或合用前室內,但檢查門 應采用丙級防火門。
其他建筑的防煙樓梯間的前室或合用前室內,不允許開設除疏散門以外的其他開口和管道井的檢查門。
誤區八:防煙樓梯間的前室,就只有前室一種形式
根據2014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2.1.16條對于防煙樓梯間的定義,防煙樓梯間的前室有三種形式:前室、開敞式陽臺、凹廊,這三種都統稱為前室,所以,當采用開敞式陽臺或凹廊等防煙空間作為前室時,陽臺或凹廊的使用面積也要滿足前室的有關要求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