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護區數據
某機房,面積50平方米,高度2.5米,海拔高度1000米,防護區采用恒溫空調保持恒溫,溫度為20℃,防護區圍護結構承受壓強大于1200Pa。
二、計算參數確定
體積V=50*2.5 = 125m³;
設計環境溫度T = 20℃;
設計濃度C1= 8%;(依據條文3.3.5)
海拔修正系數K = 0.885 (依據附錄B);
設計噴射時間t = 8s(依據條文3.3.8);
防護區圍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大于1200Pa(依據條文3.2.6)。
三、防火區藥劑用用量計算
用量計算公式如下(公式具體含義附后):
S = 0.1269 + 0.000513 * T = 0.1269 + 0.000513 * 20 = 0.13716
設計用量
=71kg
選用90L鋼瓶 ,鋼瓶1只,每瓶剩余量按2kg計算(剩余量根據廠家提供數據確定)。
滅火劑實際用量W0 = W + ΔW1 + ΔW2 = 80 + 2 + 0 =73kg
注: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ΔW2 為0。
四、泄壓面積計算
泄壓口計算公式如下(公式具體含義附后):
= 0.038㎡。
注:Qx = W/t.
五、計算依據
《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370-2005
3.2.4 防護區劃分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防護區宜以單個封閉空間劃分;同一區間的吊頂層和地板下需同時保護時,可合為一個防護區;
2 采用管網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于800m²,且容積不宜大于3600m³;
3 采用預制滅火系統時,一個防護區的面積不宜大于500m²,且容積不宜大于1600m³。
3.2.6 防護區圍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不宜低于1200Pa。
3.3.5 通訊機房和電子計算機房等防護區,滅火設計濃度宜采用8%。
3.3.7 在通訊機房和電子計算機房等防護區,設計噴放時間不應大于8s;在其它防護區,設計噴放時間不應大于10s。
3.3.13 防護區的泄壓口面積,宜按下式計算:
式中 Fx——泄壓口面積(m2);
Qx——滅火劑在防護區的平均噴放速率(kg/s);
Pf——圍護結構承受內壓的允許壓強(Pa)。
3.3.14 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和系統滅火劑儲存量,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防護區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W—— 滅火設計用量或惰化設計用量(kg);
C1—— 滅火設計濃度或惰化設計濃度(%);
S—— 滅火劑過熱蒸汽在101KPa大氣壓和防護區最低環境溫度下的質量體積(m3/kg);
V—— 防護區的凈容積(m3);
K—— 海拔高度修正系數,可按本規范附錄B的規定取值。
2 滅火劑過熱蒸汽在101KPa大氣壓和防護區最低環境溫度下的比容,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 T——防護區最低環境溫度(℃)。
3 系統滅火劑儲存量應按下式計算:
式中 Wo——系統滅火劑儲存量(kg);
△W1——儲存容器內的滅火劑剩余量(kg);
△W2——管道內的滅火劑剩余量(kg)。
4 儲存容器內的滅火劑剩余量,可按儲存容器內引升管管口以下的容器容積量換算。
附錄B
表B 海拔高度修正系數
海拔高度(m) | 修正系數 |
-1000 | 1.130 |
0 | 1.000 |
1000 | 0.885 |
1500 | 0.830 |
2000 | 0.785 |
2500 | 0.735 |
3000 | 0.690 |
3500 | 0.650 |
4000 | 0.610 |
4500 |
0.5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