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列表
    您當前的位置:主頁 > 新聞動態 > 行業新聞 >
    麻庭光:四說倫敦高層建筑大火--冰箱為何會自燃?
    發表于:2017-08-04 08:11:26 分享至:

    2016年8月21日下午,福建南安美林邱洋村一幢兩層磚房發生制冷劑泄漏事件,引發的混合氣體爆炸(見圖1),導致兄妹二人死亡(見圖2)。這一則事故看似簡單,卻有很大的代表性,可能發生在任何空調或冰箱上。因為現代的環保制冷劑大都含有R290(丙烷)和R600a(i-Butane,異丁烷),雖然只有60~80克,其泄漏仍然有可能在室內形成可燃可爆的環境,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這些制冷劑的物性特征雖然環保,卻給很多家庭帶來了燃爆的安全隱患。

    Figure 1. 福建南安美林邱洋村冰箱自燃事故。

     

    Figure 2. 福建南安美林邱洋村冰箱自燃事故的受害者。

     

     

    Figure 3.冰箱自燃來源于可燃的制冷劑。

     

    當制冷劑發生泄漏以后,100%濃度的制冷劑氣體會與空氣混合,向著空氣的組成進行稀釋,這一稀釋過程一定會穿越可燃區間,如果在可燃區間內發生點火,有可能產生爆炸性的后果。通常位于可燃(或稱爆炸)區間內的混合物對點火強度的要求非常低,只需要不到1毫焦的能量即可點燃,而壓縮機或整流器在啟動的瞬間,完全有可能產生幾十毫焦的電弧,所以冰箱和空調的壓縮機和整流器完全可以點燃位于可燃區間的氣體混合物。在外人看來,由于點火能量非常微小,而且位于系統的內部,所以是一種“自燃”。自燃這個概念,在國內經常被濫用,也容易造成錯誤的認識。既然是自燃,就意味著沒有人點火,那么就不需要研究了。這是輿論中有意無意的認識,攔阻了相關的研究。

    從火災動力學角度看來,氣體“自燃”,往往是電弧點燃(spark ignition),比如空調自燃;液體“自燃”,其實是高溫導致的“熱燃”(Auto-ignitionor thermal ignition),比如公交自燃;固體“自燃”,往往是堆積和氧化過程造成的熱走失(thermalrunaway)或自燃(spontaneous ignition),比如倉庫自燃。由于我國流行問責制,專家群體都不敢說話,記者也很為難,他們總是在有意無意地混淆概念,向民眾灌輸非常不科學的概念和知識。

    自從2016年8月21以來,國內發生了多次的冰箱空調問題,與制冷劑的選擇關系很大。類似制冷劑自燃的事故,發生在美國的可能性非常低,因為美國有一家政府機構,叫做Consumer Products Safety Commission (www.cpsc.gov),類似于安監局的功能(我國安監局是不管產品的),專門監管市場上的不安全隱患。假如我國也有一家類似的監管機構,李淼的悲劇一定可以避免,我們也不用隨時擔心家中的定時炸彈了。美國政府深深知道,個體消費者與生產廠家的博弈是不對稱的,所以政府的強制干預極為重要。只要有用戶的舉報,CPSC就一定參與監管,讓最先進的測試設備發現問題,解決商品中的安全隱患。沒有政府的監管,生產廠家極為囂張,吃虧的永遠是老百姓。

    本文出自科學網麻庭光博客:四說倫敦高層建筑大火

    在线观看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