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代烷又稱鹵代烷烴,是指烷烴分子中的一個或多個氫原子被鹵素原子(氟、氯、溴、碘)取代的有機化合物,屬于鹵代烴。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滅火劑。
鹵代烷烴類滅火劑包括哈龍滅火劑(1211、1301為代表)以及七氟丙烷、三氟甲烷、六氟丙烷等其他鹵代烷烴類滅火劑。
鹵代烷烴類滅火劑滅火原理:以中斷燃燒鏈的化學反應為主,鹵代物在火焰的高溫中分解產生活性游離基,消除維持燃燒所必須的自由基,使燃燒過程的鏈鎖反應中斷而滅火。
鹵代烷烴類滅火劑電絕緣性好、滅火速度快、無腐蝕、釋放后不留殘渣。
鹵代烷滅火劑的主要類別:
A、哈龍(HALON)滅火劑:
哈龍是英文單詞Halon的音譯,泛指含氯元素或含溴元素的鹵代烷烴。
目前所稱的哈龍滅火劑主要是指1301(CF3Br)和1211(CF2ClBr)
哈龍滅火劑的使用已有百年的歷史:
早在1900年之前,哈龍104(四氯化碳)就已作為滅火劑被用于撲救易燃液體火災。
上世紀20年代后期又研制出了哈龍1001、1011。
1937年,前蘇聯研制出了哈龍2402用于保護軍事設施。
這些早期的哈龍滅火劑毒性大,滅火時產生毒性氣體,能引起人員傷亡,人們開始尋找更安全可靠的鹵代烷滅火劑。
1947年,美國首先試制成功了兩種高效低毒的鹵代烷1301(三氟一溴甲烷)及1211(二氟一氯一溴甲烷),這兩種滅火劑不導電、揮發快、無殘留物、清潔安全。
隨著60年代初計算機及其它電子設備的普及,哈龍1211和1301滅火劑得以廣泛應用,原來的哈龍滅火劑逐步淘汰。據調查,從1960~1990年間已有10萬多噸哈龍1211和5萬噸哈龍1301排入大氣中。
1973年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的Rowland教授和Molina博士發表了《環境中的CFCs》論文,該論文指出鹵代烷化合物(CFCs)嚴重破壞了位于地球上空25-40公里處大氣層中的臭氧層,它是造成臭氧層空洞形成的重要原因。臭氧層的消耗導致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到達地球表面的強度增大,對生物環境造成極大的危害。為此,1987年制定的《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哈龍滅火劑列入各簽約國生產和消費的限制對象。
含溴類鹵代烷烴產品(如1211)耗損臭氧的能力比氯氟烴(如1301)要大3~10倍。
我國已于2005年停止生產哈龍1211滅火劑,2010年停止生產哈龍1301滅火劑,已禁止使用。
B、哈龍(HALON)滅火劑替代物(鹵代烷烴類)
目前國家許可的哈龍(HALON)滅火劑替代物,屬鹵代烷烴類的目前主要有三種:
1. 七氟丙烷(HFC-227ea)
2. 三氟甲烷(HFC-23)
3. 六氟丙烷(HFC-236fa)
這三種滅火劑均不含氯元素或含溴元素,對大氣的臭氧層沒有破壞作用,是目前許可使用的鹵代烷烴類滅火劑。
以上三種滅火劑中,七氟丙烷應用最廣泛,技術最成熟,《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 50370對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設計和應用有明確要求。
目前國內七氟丙烷滅火系統的廠家較多,配件和藥劑的供應廠家也很多,系統造價相對較低,后期維護方便。
三氟甲烷滅火系統只有極少數廠家在推廣,工程設計和施工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都是參照地方標準和廠家標準。三氟甲烷藥劑在國內僅有一兩家生產,維護成本很高,盡量不要采用。
六氟丙烷在常溫下的飽和蒸氣壓較低(20°C時,229.6 KPa),與1211類似,一般用于手提式和懸掛式滅火器。
柜式七氟丙烷滅火裝置
美國安素(ANSUL)公司在1994年研制開發和生產出鹵代烷滅火系統的替代產品Inergen煙烙盡(Inergen為安素的注冊商標名,也有的翻譯為煙必靜),這是一種由氮氣(N2)、氬氣(Ar)、二氧化碳(CO2)三種氣體組合成的混合氣體這是一種純天然氣體滅火系統,也是目前最安全環保的氣體滅火系統。
后來的國際標準將Inergen 名稱用了縮寫IG,國內沿用了此稱呼。后面的數字一般就是對應各種氣體的體積比例,比如:“Inergen煙烙盡”稱為“IG541”,表示混合氣體中N2、Ar、CO2所占體積比例約為5:4:1(實際比例為52%: 40%:8%)。
“Inergen煙烙盡”是安素公司的注冊商標名,在國內稱為“IG541”,實際為同一產品。
IG541滅火劑組成
IG系列的滅火劑還有3種:
1. IG-100(N2)滅火系統
2. IG-55(N2、Ar混合氣體,各占50%)滅火系統
3. IG-01(Ar)滅火系統
這三種滅火系統只有極少數廠家在推廣,工程設計和施工沒有明確的國家標準,都是參照地方標準和廠家標準,維護成本很高,盡量不要采用。
這些滅火劑是自然界存在的氣體,一般采用工業副產物,是最清潔環保的滅火系統。
IG系列滅火劑依靠窒息作用滅火。
氣溶膠滅火劑是近四十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滅火劑。
氣溶膠其實是一種固定滅火劑燃燒反應后生成的煙霧滅火劑,主要依靠懸浮狀的金屬鹽(鉀鹽、鍶鹽等)滅火,因價格低廉安裝方便,使用相當廣泛。
氣溶膠固定滅火劑是一種由氧化劑、還原劑、燃燒速度控制劑和粘合劑組成的固體混合物。熱氣溶膠滅火劑的釋放經過了燃燒反應,產物中既有固體又有氣體。其中大部分為N2、CO2和水蒸氣等滅火氣體,固體顆粒是鉀和鍶的氧化物。釋放產物冷卻、凝聚時生成極為細小的微粒,這些極為細小的微粒可以高效吸收與中和火焰中的燃燒自由基,從而達到化學抑制滅火作用。
氣溶膠主要依靠懸浮狀的金屬鹽(鉀鹽、鍶鹽等)滅火,這些氧化物有一定腐蝕性,噴放以后能見度低,會產生具有一定導電性和腐蝕性的沉降物。氣溶膠不適應于精密設備房和有人場所。
氣溶膠滅火裝置
二氧化碳滅火劑是一種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滅火劑,其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冷卻作用滅火。
二氧化碳具有較高的密度,約為空氣的1.5倍。在常壓下,液態的二氧化碳會立即汽化。滅火時,二氧化碳氣體降低可燃物周圍或防護空間內的氧濃度,產生窒息作用而滅火。另外,二氧化碳噴放時由液體迅速汽化成氣體,吸收大量熱量,起到冷卻的作用。
二氧化碳取自工業副產物,對于無人場所,是非常優秀的滅火劑。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
在國家目前的氣體滅火設計規范中,列示的氣體滅火系統只有四種:
《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 GB50370中的三種:
◆ 七氟丙烷(HFC-227ea)滅火系統
◆ IG-541(N2、Ar、CO2混合氣體)滅火系統
◆ 氣溶膠滅火系統
《二氧化碳滅火系統設計規范》GB50193中的一種:
◆ 二氧化碳(CO2)滅火系統
注:本文為氣體滅火設計(公眾號:qitimiehuosheji)原創,轉載請注明處出。